

监测内容
发布时间 : 2022-03-16 浏览次数 : 次1)γ 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γ 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连续监测点主要布设在 10 km 范围内 4~8 个方位角,通常包含主导风下风向,最大浓度落点处,关键人群组,每个自动监测站应按指定间隔记录,一般每 30 秒或 1 分钟记录一次 γ 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数据,实行全天 24 小时连续监测,报送 5 分钟均值或小时均值。可选择设置能甄别核素的固定式γ 能谱探测系统。
2)气溶胶和沉降物
气溶胶和沉降物采样点主要布设在主导风下风向、厂外烟羽最大浓度落点处、关键人群组。通常可以与γ 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连续监测自动站共站。
3)表层土壤
采集设施主导风下风向处的表层土壤。
4)水
i)地表水:采集设施周围地表水,重点监测排放口附近区域。ii)海水:采集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
iii)饮用水:采集设施周围及关键人群组的饮用水。5)沉积物
地表水沉积物:对设施周围的地表水沉积物进行监测,重点监测排放口附近区域。海水沉积物:对设施排放口附近区域及近岸海域的潮间带土进行监测。
6)生物
i)植物:采集设施当季最大风频下风向及设施边界附近的当季叶菜等农产品。
ii)水生生物:采集设施排放口混合充分处水域的鱼类和植物类。主导风下风向当地居民主要食用的水生生物来源水体,选择有代表性的 1~2 种水生生物。
铀转化、浓缩及元件制造设施运行前周围辐射环境监测方案可参考表 8。运行前监测可适当减少监测频次。运行前环境辐射水平调查
a)调查内容
调查环境γ 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及主要环境介质中关键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
b)调查范围
环境γ 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调查范围以设施为中心,半径 30 km。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活度浓度调查范围以设施为中心,半径 10 km。
c)调查时间
在铀转化、浓缩及元件制造设设施投入正式运行之前,取得至少 1 年的运行前环境本底调查资料。
d)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布点主要为 10 km 之内的近区和厂区下风方向,上风向的远区作为对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