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资讯


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监测
(1)监测目的
在放射性操作中,有时会发生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逸出,引起人体、工作服、地面或设备等表面污染。这些放射性物质可能经口或通过皮肤渗透转移到体内,也可能再悬浮到空气中,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危害。某些核素的污染还可能对人体造成外照射危害。
此外,在放射性区域被污染的设备或其它物品,若转移到非放射性区域,还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工作场所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的主要目的是:①了解工作场所及人体等放射性表面污染是否符合《电离辐射防护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的限值标准;②查明污染范围,方便清污工作,防止污染蔓延;③及时发现防护措施、工艺过程存在的问题,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④为制定个人监测计划和空气监测计划及完善工艺操作规程提供资料。
(2)监测方法
表面污染监测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把仪器探头置于待测表面之上,根据仪器的读数直接确定表面污染水平。用于测量可去除的和固定的表面污染。
间接测量:采用擦试法进行,用于测量可去除的表面污染。
当表面有非放射性液体或固态的沉淀物或有干扰辐射场存在时,直接测量可能是特别困难的或不可能的。特别是由于场所或相对位置的局限,使直接测量不容易接近污染表面,或者是干扰辐射场严重地影响污染监测仪的工作时,间接方法一般更为合适。但是,间接方法不能测量固定污染,又由于去除因子通常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故间接方法一般更多地用于可去除污染的测量。
由于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对测量表面污染均存在固有的缺陷,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两种方法都采用,以保证测出结果最好地满足测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