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

营运单位应在组织内部为乏燃料处理计划进行职责分配,制定清晰的制度、规程,以明确乏燃料处理计划的管理及独立验证条款。

后处理设施通常设计成可接收确定规格的乏燃料,如确定的燃耗范围。乏燃料处理计划应考虑燃料参数(例如燃耗、辐照数据、初始富集度、从反应堆卸出后的冷却时间)和设施中安全相关的限制参数。

后处理设施通常依靠仪表读数和样品分析数据相结合进行工艺过程控制。应根据管理体系的规定使用分析仪器和建立分析方法,并应进行适当的校准和验证。应根据既定程序管理取样及样品分析活动以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并对产生的废物进 行管理。基于样品分析做出的决定应适当考虑取样过程和所用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必 要时还要考虑取样和得到分析结果的时间延迟。

工艺料液和废物按批转运后,操作人员应尽可能地确认从供料容器转运的体积与接收容器所接收的体积一致。

后处理设施运行通常分为生产期(取决于运行、商业或安全相关限制)和生产间歇期(出于设备变更、维修以及核材料衡算和控制的目的)。生产间歇期内进行维修更为安全,但过多的维修活动会导致更高的污染和剂量风险。集中的维修周期通常会导致使用缺乏经验的人员。营运单位应采取措施应对生产间歇期集中维修的特定风险,包括专门的培训、分配更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到人员经验较少的班组以及加强工作监管。

管理体系应包括内部审查大纲的规定。内部审查大纲目的之一是定期确认设施的运行是符合运行程序的(包括设施的运行限值和条件、安全事项和许可证条件)。应由具备适当资质且经验丰富的人员开展此类审查,审查人员应是独立于纵向管理的人员。

应规定操作人员定期巡检,包括高级主管的巡检,目的是尽可能地确保设施的所有区域都会受到定期监督。要特别注意记录、评估和报告异常情况。巡检大纲应具有适当程度的独立性(例如,来自厂内其他设施的人员或厂外人员)。巡检内容应包括:

(a)与液位(包括地坑液位)或泄漏、密封和通风失效相关的就地仪表读数和可视信号;

(b)设备(例如高空作业设备、起重设备、应急设备、通排风风机、灭火器和电气设备等)定期安全检查情况;

(c)监督区和控制区出入口情况;

(d)临时受限区域(辐射区域或污染区域)的数量和情况;

(e)个人剂量计的有效性和状况;

(f)废物积累情况;

(g)化学试剂和设备合规贮存;

(h)应急设备的待命情况。

应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尽可能地从工艺过程中清除异物。这些控制措施应建立在调试期间制定的控制措施基础之上,尤其是与维修及工艺试剂的供应和输送相关的控制措施。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
021-31006762
售后服务
021-31006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