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辐射环境监测
空气吸收剂量率测量,空气吸收剂量率连续监测的数据获取率应达到 90%以上。原始数据从探测器读取后,不应进行平滑、极大极小值删除等技术处理。
按指定的时间间隔记录并计算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值,均值应为有效采集间隔内的算术平均。空气吸收剂量率的采集速率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常规监测采集间隔可设置为5min,应急监测采集间隔可设置为30s。
当发生显著异常时应及时报警,对降水和显著人为干扰应具有识别能力,放射性核素识别根据需要设置若干(4~10)感兴趣区(ROL),每个咸兴趣区应包含一种或多种感兴趣核素的8主要特征峰。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对各感兴趣区计数进行统计,与本底值进行比较,发生显著差异时进行预警。
当发生环境放射性异常时,对核素类别做出初步判断,其中天然核素包括但不限于40K、226Ra232Th,人工核素包括但不限于60Co、137Cs、131、192]r、75Se。监测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应急情况下给出感兴趣核素的剂量率贡献。预警时,同时启动自动站的采样设备,进行样品采集,采集结束后送实验室分析。 y放射性核素分析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对象,针对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性监测的感兴趣核素组进行能谱分析,鉴别环境放射性核素的组成,获取核素浓度。感兴趣核素应包括但不限于7Be,60Co,137Cs,13,192Ir,40K,226Ra,75Se,232Th,238U。气象参数测量。气象参数包括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相对湿度、降水量、感雨等。
气象参数原始数据的采集频率;气温、湿度、气压为6次/min,风向、风速为1次/s,降水量、感雨为1次/min。原始数据采集后计算各参数小时数据。气象参数的日、月、年报表,内容为;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的日、月、年的平均值和极值,以及对应时间等;风向的日、月、年频率,以及对应时间等,并形成月、年的风玫瑰图;降水量日、月、年的总量值,以及对应时间等。降水和感雨与空气吸收剂量率变化进行关联分析,设置降水时段与非降水时段所对应的预警阈值:气温和气压参数可供气溶胶样品标准状态体积修正。气象参数的采集要求、计算和统计方法须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等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