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放射性系列及放射性平衡
天然放射性核素,大多数是由三个长寿的起始核素开始,经不断的衰变,直到最后一代成为稳定的同位素为止。这样,它们都是由一代母体,连同相继衰变的各代子体,构成一个放射性系列。三种天然放射性系列分别以各自的第一代母体命名,称为铀系、钍系、和锕(铀)系。这三个放射性系列的共同特点是:
(1)起始母体的半衰期都在108a 以上,因此这三个系列至今还能存在于自然界中。
(2)每个系各有一代原子序数为86 的气态子体,称为射气。它们分别是铀系的氡、钍系的钍射气(Th)、锕铀系的锕射气(An)。后两种也都是氡的同位素,氡是镭的α衰变产物。
(3)各系的稳定核素都是铅(Pb)的同位素,铀系为206Pb,锕系为207Pb,钍系为208Pb。
(4)每个系列核素的质量数变化有相似的规律性,这启发人们发现了人工放射性镎系。由于它的半衰期仅为2.14×106年比地球年龄45亿年小很多,所以自然界已不存在。
除了上述三个天然放射性系列外,还有若干不成系列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钾、铷、镧、钐等等。其中只占自然界中钾总量0.012%的
值得重视,它能放出β射线和高能γ射线,是寻找钾盐矿床的重要标志。
在放射性系列中,除起始母体外,任一代子体在其衰变过程中只要与母体共存,都能不断得到补充。若以λ1和λ2分别代表母、子体两代核素的衰变常数,以N1和N2分别代表它们在任意时刻t时的原子数。则λ1N1既是母体的衰变率,同时又是子体的生成率,而λ2N2则是子体的衰变率。这样,对于子体在时刻t的变化率有
设t=0时母体的原子数为N01,而子体原子数N02=0时,可以由上式解出任意时刻t时,子体的原子数,上式即为两代放射性元素相继衰变时子体的积累公式。
当λ1≪λ2时,(6-4)式简化为(6-5)式表示子体核素的积累情况,从(6-5)式可知,衰变子体的原子数,随时间的增长其积累速度逐渐变慢,最后达到饱和值而不再增加。当t→∞时,从(6-5)式得出,母体和子体的衰变率相等,即λ1N1=λ2N2 (6-6)
这时,子体的原子数保持不变,母、子核素间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两代核素达到了放射性平衡状态。
从理论上看,两代核素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是t→∞。但实际上,只要经过子体半衰期10倍的时间,就可以认为达到了放射性平衡,其误差为0.1%。自然界中,钍系一般都处于平衡状态,这是因为钍系中半衰期长的子体,其半衰期为5.75a,因此经过57.5 a钍系即可达到平衡。铀系则不然,达到放射性平衡所需的时间以百万年计。因此,铀 镭平衡一旦破坏,就不容易恢复,使铀系则常处于不平衡状态。然而,铀系即铀-镭间的放射性平衡问题对找铀矿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引入铀-镭平衡系数C。
当C=1时,表示铀、镭处于平衡状态,当C>1时,表示平衡偏向镭,即镭的存留数量多于平衡时镭的数量;当C<1时,表示平衡偏向铀,即铀的存留数量多于平衡时铀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