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核临界的一般要求

后处理设施在设计中必须确保核临界安全,应采取措施预防核临界,相关安全要求见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要求(试行)的要求 11。

应尽可能通过设计控制临界风险。当不能消除可信的临界风险时,设计中优先采用双偶然原则的方法预防临界。工艺设计应规定临界安全的安全限值,留有足够的安 全裕量。应为任何影响临界安全的工艺条件提供可靠的探测手段和及时的纠正措施, 临界安全重要仪表应满足单一故障准则。 

必须对那些在易裂变材料的状态或临界控制方法有改变的接口处进行专门评价。 应特别注意评价所有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下发生的或预期存在的中间状态。

设计上应避免可能导致沉淀或水解的试剂意外加入到含较多易裂变物质的设备中,以预防料液中易裂变物质发生沉淀。 

后处理设施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质量、浓度、慢化、几何、核素组成、富集度、密度、反射、相互作用和中子吸收等临界安全控制参数。应优先采用几何或形状控制作为主要临界控制方法。并考虑为潜在泄漏提供临界安全的(二级)接收容器,以确保 泄漏的液体排入或通过倒空路径进入临界安全容器。在采用中子毒物这一临界安全控 制措施时,设计上应提供足够的裕量,并充分考虑寿期内中子毒物可能因老化、降解 等因素导致的损失。必要时可提供对毒物性能进行监测评价的手段,防止中子毒物有 效性降低或丧失。

设计上应着重考虑因料液泄漏在热容器或热管道上可能发生的蒸发、结晶或冷凝,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a)设置接液盘(或地坑),回收热容器中的泄漏液体,使泄漏液远离热容器, 并将其导入几何良好的收集容器;

(b)在接液盘(或地坑)中设置液位测量装置或液体探测器;

(c)定期检查、不间断闭路电视摄像监视和充足的照明。 需充分考虑采取附加的设计措施来探测含易裂变固体(浆液)的料液或固体(粉 末)传送系统的泄漏或发生的异常,并采取适当的临界控制措施。

结合临界安全分析情况,应在必要的地方设置探测易裂变物质积累和存量的仪表,这些仪表也可用于退役期间核实设备中的易裂变物质存量。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
021-31006762
售后服务
021-31006762